“家庭者,人生最初之学校也。一生之品性,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,大抵胚胎于家庭中。”蔡元培曾写于《中国人的修养》。
如果将好的人品修养、生活习惯以至一门技艺传承给子孙后代,会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好的家风,胜过千万名校。
像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就是在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。
钱钟书的父亲——国学大师钱基博,是清华有名的国文教授。他偏爱古书,平时总会看书抄书,并在摘录上写上自己的看法。他对儿子的管教也极为严格,钱钟书十五六岁时,还曾经因为读书不用功挨过打。
钱钟书读书时,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,还读古文名著。
这位“博学鸿儒”后来秉承了父亲治学严谨的风格,踏踏实实地做学问,惜时如金,淡泊名利。即使是在战乱期间,他也没有停止工作和写作。他毕生致力于文学研究,并将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了世界。
钱钟书时刻将父亲的教导铭记于心,并以实际行动将之传承给了女儿钱瑗。
钱瑗外出开会或者讲学时,每每会议结束,她要不马上回到学校,要不就在旅馆里看书备课,很少出去游玩。钱瑗晚年虽然身体不适,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,却仍手不释卷,勤于思考。
对知识的追求让钱家几代人都活得简单而卓越。
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,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一代人传下来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。
那些有胆识、有远见、敢吃苦的人,他们的孩子站在他们的肩膀上,会越攀越高。
为人父母者,千万别想着安于现状。你不努力,你的孩子也会不努力;你不成长,你的孩子同样难于成长。
有这么一句话:越是拼搏过的父母,越知道教育的重要。他们明白奋斗的艰难、人生的不容易,能将自己受过的苦转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、思考习惯,传承给孩子。
优良的家风,才能百世传承。这种传承,也才是最好的家风。
关注微信平台「炎黄遗嘱库」
(ID:yanhuangyizhuku)炎黄遗嘱库资讯平台致力于财富传承法律知识及相关法律实务,并免费为六十岁以上老人提供遗嘱咨询、遗嘱登记、遗嘱保管服务。如有任何婚姻家事财富传承方面的法律问题,请致电:0310—3087309公益服务热线 。地址:邯郸市人民路鸿基大厦15楼1509号
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网络,对于文中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请仅作参考。本文所转载内容仅出于学习、分享和交流目的,不用于商业用途。我们尊重作者的著作权,如有侵权,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!